“播撒法治的种子,让师生们感受到正义与力量”

转自:劳动午报

周三上午,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展洪德刚走进位于教职工活动中心办公室,很快就有一位后勤职工登门,向他咨询房产方面的法律问题。展洪德耐心地听着对方的诉说,思索片刻后提出几条专业建议,对方听到后连连点头,“展老师,多谢你,这下我心里有谱了。”

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简称“法援中心”)自2023年4月成立以来,像这样的场景几乎在每个周三上演。截至今年1月,法援中心已经为全校70余位教职工提供咨询和帮助,为学校7个职能部门和3个二级学院提供专业服务,服务时长累计达到4660分钟;面向全校开展普法讲座3次,利用微信群转发普法案例及发表普法信息1000余次。

校工会提议借助专业资源组建法援中心

随着教职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纠纷或难题,都想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而工会作为教职工的“娘家人”,也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帮助教职工维护合理诉求。

展洪德是北林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副教授,也是一名对外接案的执业律师,还曾是学院的工会主席,热心于为教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当校工会提议组建法援中心的时候,20多年一直在北林大工作的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愿意利用专业所长为学校做些事情。

在校工会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4月,法援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展洪德、魏华、李媛辉、姚贝、庄乾龙和孙宇等6位法学系的教师成为首批特聘法律专员,他们采取现场咨询、热线电话、微信群等多种形式,面向全校教职工、学院和职能部门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法治宣传活动,解答教职工遇到的法律问题,并为教职工利益诉求提供法律援助,法援中心还为人文学院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基地。

校工会为法援中心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室,在不耽误教学科研主业的前提下,6位教师每周三上午轮流前来值班。面对普通咨询,一人就能完成,一旦遇到复杂情况,他们还会专门抽出时间进行集体研讨。

此外,由展洪德组建的北林法律服务微信群也经常发布法律知识,就一些有代表性的民事案例进行点评,并解答大家关注的法律问题,群成员如今已有300多人。

帮助耄耋退休教师解决遗嘱制定难题

“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把后事安排好才能放心,请帮帮我们吧。”去年12月,北林大退休教师林老师找到法援中心,请求他们帮助自己制定遗嘱。林老师已过耄耋之年,膝下一儿一女也都年过花甲,儿子有身体残疾,依靠老两口抚养。过去身体尚好,去年冬天,林老师猛然意识到老伴已经不能清楚辨认人和事,两人照顾儿子已力不从心,需要赶紧立下遗嘱,保障儿子的将来安定可依。

林老师夫妻目前居住在郊区,所以他求助时心里也没底,没想到展洪德和魏华两人爽快应承下来,他们驱车数十公里前往林老师家登门服务。

之前电话沟通时,林老师希望把名下一套房产留给儿子,通情达理的女儿也同意这个决定,但是展洪德和魏华发现,林老师的老伴已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这套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她无法通过遗嘱处分自己的一半份额。他们苦思冥想,研究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满足老两口的心愿,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为此,他们查阅了大量法律条款,从法理上寻找相关依据。

见面当天,林老师和老伴、女儿仔细倾听着展洪德和魏华的建议。考虑到林老师夫妻的身体状况存在很多遗嘱制定的限制条件,两人掰开揉碎地详细讲述了全盘考量,根据他们家的情况,建议在对这套房产进行处分的同时给儿子安排居住权登记,这样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法律纠纷的概率。林老师一家人认为这个方案不错,“是现在情况下最好的安排了。”

在整个过程中,展洪德和魏华劳心劳力,查法条、上门服务、起草遗嘱建议稿,全程下来不收一分钱,对方非常感动,他们却并不在意,“我们能帮上忙,了却林老师的心愿就可以了。”

办完这件事后,展洪德应约于2024年12月做了一次主题讲座,专门讲解遗嘱的形式要件,提醒大家注意制定细节。当天的会场来了很多老教师,他们对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争相提问,逐一记录下内容要点。讲座结束后,大家依然不舍得离开,围住展洪德继续咨询,甚至找到组织会务的老师要讲座课件。展洪德听说后,爽快地答应把课件提供给了大家。

在某学院任教的何老师家在外地,其亲戚离婚后遇到对方借钱不还,还有孩子抚养权归属的诉讼纠纷。虽然不是何老师本人的遭遇,但何老师求助到法援中心,看着他一脸期盼的样子,展洪德不仅接待了他,而且认真地帮着研判情况寻找对策。他给何老师提供的法律建议很快见效,当地法院把对方的欠款强制执行后发还回来,孩子也在二审时改判给何老师亲戚抚养。

法援中心接到的求助当事人来自不同院系,内容难易程度不一,简单的可能交流一二十分钟就能结束,事由复杂的需要投入更长时间,花费更多精力才能解决。比如帮助一位老师处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时,孙宇从2024年12月下旬一直跟进到2025年1月,服务时长累计180分钟;面对一起庞杂的著作权纠纷时,魏华还要通过面对面沟通和电话交流的方式帮助当事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600分钟……

“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作为执业律师,在校外接案子会获得一定的报酬,但是做校园法律援助,六位教师都是免费服务,而且法援工作也不能作为评聘职称职务的依据,为什么他们要不计成本地承接这项任务呢?

曾经当过15年学院工会主席的展洪德说出了六位教师的共同心声:“作为大学老师,我们的根儿就在这儿。既然师生们有法律服务需求,也没有给我们添多大负担,还能发挥个人价值,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个事,不能用金钱衡量,这是我们的情怀和使命。”

北京林业大学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法援中心作为学校探索工会版“枫桥经验”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教职工为中心,各项工作成效凸显,无论是对校内各部门、还是对教职工个人,都做到有法律方面的咨询、指导等需求,就得到一定的支持和回应,在校工会推进教职工接诉即办平台建设、维护教职工合理利益诉求等重要职能工作过程中发挥出较为积极的作用,为依法治校如何落实到一线教职工“最后一公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今年初,北林大在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开辟出一角,作为法援中心的新址,方便教职工和学生就近咨询,等寒假过后就正式启用。有了学校和工会的支持,有了更敞亮的“新家”,有了教职工的认可,法援中心的六位教师表示工作起来更加有底气。他们透露,将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普遍存在的“出现法律问题才想到去了解法律”的难题进行普法讲座,引导广大师生提前了解法律知识,建立法律防范意识,依法办事,让依法维权成为一种习惯。

以知识为骨,以热情为架,用专业知识解答疑惑,用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北林大法援中心不仅传递着法治的温度,更播撒下法治的种子,让师生们感受到正义与力量。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爱科学乐探索的好娃娃——学习准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