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发布,以低成本、开源、高性能等优势引发全球热议。在此催化下,春节后A股人工智能指数涨幅达19%。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崭露头角,中国科技股正迎来重估。近年来美股科技“七姐妹”崛起成为美股上涨主要动力,未来中国科技龙头也有望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美股整体呈现繁荣景象,自2023年以来,标普500指数一度涨超60%,进一步拆分标普500成分股可以发现,美国科技“七姐妹”贡献了绝大部分涨幅。
美国科技“七姐妹”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是近年美股上涨的主要动力。美国科技“七姐妹”,亦称“Magnificent Seven”,是指美国科技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七家公司。按总市值降序排列,这七家公司分别为苹果、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谷歌-A、Meta(原脸书)和特斯拉。美国科技“七姐妹”不仅在科技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还对美国股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行业分布看,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与可选消费行业,覆盖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半导体、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等前沿科技领域,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从市值看,截至2025年2月15日,七家公司总市值已突破17万亿美元,相当于标普500总市值的三分之一,超过了日本、德国、英国和印度股市的市值总和。从股价表现看,自2015年以来,七家公司明显跑赢标普500指数,以收盘价平均值计算,美国科技“七姐妹”的股价至今已增长接近12倍,同期标普500仅增长3倍。
美国科技“七姐妹”龙头地位稳固,股价持续攀升。美国科技“七姐妹”的发展时间各异,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1)微软、苹果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分别以软件和硬件起家,目前微软仍主营软件、兼顾硬件与云计算,苹果则从硬件向软件拓围、趋向软硬一体化。两家公司经历多个产业周期依旧屹立潮头,2015年以来股价增长超过10倍。2)亚马逊、谷歌、Meta属于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从最初的单一业务逐步横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三家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其中亚马逊最早布局云计算,谷歌人工智能发展迅猛,Meta更偏重元宇宙,在此背景下2015年以来公司股价分别增长15倍、7倍、9倍。3)英伟达、特斯拉的起点是硬件技术,与前述的横向多元化发展不同,这两家企业更多通过垂直整合深耕核心技术领域,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在AI驱动下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快速发展,特斯拉自动驾驶电动车销售持续增长,2015年以来公司股价分别增长287倍、24倍。
美国科技“七姐妹”分布在软硬件、半导体、新能源领域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其中总市值数据截至2025/2/15
2015年以来美股“七姐妹”股价明显跑赢标普500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微软与苹果的业务布局变化
资料来源:36Kr,百度百科,海通证券研究所整理
2015年以来苹果、微软股价增长超过10倍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亚马逊、谷歌与Meta的业务布局变化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BA智库百科,海通证券研究所整理
2015年以来亚马逊、谷歌、Meta股价增长5-15倍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英伟达与特斯拉的业务布局变化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证券报,海通证券研究所整理
2015年以来英伟达股价增长287倍、特斯拉24倍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美国科技“七姐妹”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战略并购扩张。美国科技“七姐妹”对美股有重要影响,自2023年以来其股价加速上涨,是支撑美股强劲表现的主要力量。究其原因,海通证券认为美国科技龙头崛起的原因有:
◆依靠持续创新建立先发优势。20世纪80、90年代互联网步入高速发展期,美国计算机加速普及,在此背景下美国科技“七姐妹”陆续成立,在各自领域建立较强的技术壁垒并快速占领市场,例如英伟达的GPU技术、谷歌的搜索引擎算法等,定义了行业标准。除此之外,美国科技龙头还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创新巩固竞争优势,近年来AI产业周期加速演进,美国在AI领域的投资稳居全球前列,其中2023年谷歌、Meta和微软在已发布知名大模型数量上包揽全球前三。
◆战略并购扩张整合资源。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反垄断执法环境宽松,科技公司通过大量并购迅速扩展业务,特别是2010年以来,美国前十大科技企业的并购金额显著上升。典型案例包括谷歌收购Android和YouTube,Meta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并购帮助巨头消除竞争威胁、整合资源,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在AI领域,科技巨头也频繁并购,2010年以来,苹果、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等公司收购的AI企业均超过10家,旨在强化自身AI领域布局。
◆盈利是推动股价倍增重要因素,但并非必要条件。技术创新和并购扩张是科技企业构建护城河、实现股价长期表现的关键因素,但企业盈利能力同样对股价表现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科技公司普遍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其在创立初期的盈利表现往往波动较大。以特斯拉为例,在成立初期,其盈利状况并不稳定,2017年之前,特斯拉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多数年份仍处于负值区间;但也有一些企业,例如Meta、谷歌,在创立前期就具备较稳定的盈利能力。
美国在全球AI投资中的占比保持领先
资料来源:Tortoise,海通证券研究所
谷歌、Meta、微软等科技企业积极布局AI领域
资料来源:斯坦福大学《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
2010年以来美国龙头科技企业并购金额持续上升
资料来源:S&P Global,海通证券研究所
2010年以来美国科技“七姐妹”大量收购AI公司
资料来源:CB Insights,海通证券研究所
特斯拉成立初期盈利能力相对不稳定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Meta成立初期盈利表现已较为稳定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当前中国科技产业崛起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当前正处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近期DeepSeek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折射出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劲势头。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在技术发展、人力资本积累、政策支持等三方面已具备坚实的基础:
◆技术发展方面,中国科创能力已明显提升。根据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创新力排名中位居第11位,是2010年以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中中国知识和技术产出排名位列全球第三。近年来中国专利与科研成果规模也有显著提升,2023年中国PCT专利申请占全球比重较上一年提升0.3个百分点至25.5%,是全球最大的申请来源国,而美国以专利申请占比20.4%位列第二。
◆人力资本方面,当前中国工程师红利正不断强化。教育部预计2024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为1179万人,如果以2020年比例(STEM专业毕业生占比62%)推算,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数将超过700万人。根据软科发布的《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在排名的23个工学领域学科中,中国内地高校在其中14个学科排名第一,而工科教育水平是工程师人才培育的基础,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将得以不断强化。
◆政策支持方面,中国已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近年来,中国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健全,机构改革推动科技政策从分散管理向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转变;同时,基础研究体系布局和成果转换也是科技政策的重点,这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中国创新表现远高于人均 GDP 水平上的预期表现水平
资料来源:全球创新指数数据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海通证券研究所
2024年中国在创新产出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
资料来源:全球创新指数数据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海通证券研究所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T专利申请来源国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中国STEM专业毕业人数快速上升
资料来源:Wind,教育部,海通证券研究所测算
中国科技“七姐妹”正待“出阁”。进一步从股市层面看,当前中国科技企业在政策面、资金面、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均具备有利条件,中国科技“七姐妹”概念正在崛起中。
首先,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正不断强化。当前中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科技创新是资本市场支持的重点。去年4月出台的新“国九条”明确要求资本市场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倾斜,此后出台的“科创板八条”“创投十七条”“支持科技十六条”等政策聚焦改善科创企业的融资环境、增强对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和精准性。
其次,以中证A500为代表宽基指数陆续发布,引导资金关注科创龙头。近期相继推出的中证A500指数ETF规模持续增长,而中证A500指数成分中科技龙头含量较高,相关行业(TMT、汽车、机械、电力设备等)权重占比高达37%。随着中长期资金借道被动投资工具的加速流入市场,为中国科技企业提供重要的源头活水。
最后,结合市场环境看,当前市场正处在熊牛转换中,产业趋势向上的科技可能成为主线。结合“政策基调转向+牛熊周期规律+市场情绪触底”三大因素判断,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这轮行情是反转而并非反弹,2025年市场有望走向基本面驱动。当前市场热度较高,但长期看性价比仍处在高位。在此背景下,AI浪潮驱动下产业趋势向上的科技确定性更强。
近期中证A500ETF净申购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预测
中证A500指数成分中科技含量较高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当前市场股债收益比处历史低位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逆周期调控下宏观经济复苏伴随企业盈利逐步改善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哪些领域有望涌现中国科技“七姐妹”?中国科技企业壮大的土壤已日益肥沃,近年来A股和港股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其中A股依托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强化硬科技企业培育,港股则以国际化制度优势吸引新经济龙头,下面将从具体的细分领域,探讨有望涌现中国科技“七姐妹”的行业及领域:
AI应用领域:随着AI应用加速,对于AI技术和应用服务的需求有望日益增长,相关企业可能将受益。当前正处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AI正加速渗透至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近期DeepSeek大模型发布,其开源与低成本的特性,可能将显著降低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加速AI在各行各业的商业化应用,这也将带动AI技术与应用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长,中国相关企业有望凭借大模型技术和大量用户基础,实现加速发展。未来人工智能有望渗透到各行各业,涵盖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多端侧场景,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以人形机器人为例,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未来对于机器人处理危险工作的需求可能将持续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援引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2024-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CAGR增速为50%。
半导体领域:受益于国产化替代和数字转型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链领域具备潜力空间。半导体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石,当前中国面临较大的外部挑战,逆全球化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大国博弈不断加剧,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刻不容缓。目前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率仍然较低,根据SIA数据显示,中国是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2023年中国半导体消费占全球比重为29%,但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份额仅7%,具有较大国产化空间,未来政策支持下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性能的提升将对高性能芯片、存储器和传感器等关键半导体元件带来更高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发展可能将提速。
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供给优势,未来相关产业规模有望稳步增长。中国高端制造拥有产业集群优势、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积累等优势,在新能源、医药设备等领域的全球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方面,当前中国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先发优势,根据中国工业新闻网援引SNE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近7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中国整车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根据汽车纵横网援引CleanTechnica的数据,2023年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超过特斯拉位列全球第一。医药设备方面,政策对医药设备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
未来人工智能及相关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海通证券研究所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资料来源:Markets and Markets,中商产业研究院,海通证券研究所
2027年中国AI手机渗透率可能超50%
资料来源:《AI手机白皮书(IDC、OPPO)》,海通证券研究所
中国高端芯片对外依存度仍较高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海通证券研究所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已占主导地位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SNE Research 海通证券研究所
国产新能源车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海通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