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喜欢的人相处,你是否有这种感受?
当对方回复你消息的时间拉长,你就开始焦虑,患得患失,胡思乱想;
你会纠结对方为什么不秒回你,去焦虑对方是不是不在乎你了。
你的情绪几乎与对方绑定在一起,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你当下的状态。
而且,你会陷入一种困境:
就算没有话题聊,不知道说什么,你也硬要找一些无聊的话跟对方说。
“聊天”在你们的感情里,好像变成了“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任务”。
实际上,对于情侣而言,真的不需要每天聊天。
-01
“安全型依恋”与“不安全型依恋”,对于聊天的需求不同
什么是安全型依恋?
简单来说:这类人情绪稳定,内心强大,有更强的调节情绪的能力,不会轻易为他人的行为,话语而动摇自己的方向和节奏。
对于这类人来说,聊天只是“一种维系关系的方式”。
确定恋爱关系之前,聊天是工具,目的是在一起;
确定恋爱关系之后,聊天是辅助,方向是两个人在相爱中保持边界。
就算伴侣没有秒回,你也不会焦虑,因为你知道:
“只要对方看到了消息,就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至于是不是秒回,又有什么必要呢?
什么是“不安全型依恋”?
包括:焦虑型,回避型等。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些“黑暗人格特质”的属性。
害怕被抛弃,特别渴望伴侣的爱,陪伴与关注;
感情里的风吹草动,伴侣的任何情绪变化,都让TA陷入情绪内耗。
压抑自己,在感情里总是不可避免跟伴侣产生冲突,并且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差。
对于这类人来说,伴侣回消息速度慢了,聊天节奏慢了,仿佛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
-02
具备松弛感的情侣关系:“每天聊天不是任务”
情侣相处,到底要不要每天聊天?
或者说,要不要高频率聊天?
正常来说,是完全不需要的。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来看,人人都需要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
归属感,就是感情里的安全感,信任感;
就算对方没有回复消息,你也不担心你们的感情。
自主感,就是希望自己想聊天的时候就聊,有话题的时候就说,不想聊天的时候,伴侣也不要勉强自己“实时汇报”,不希望将聊天当成“绩效考核的任务一样”。
胜任感,也可以理解为“自我价值感”;
跟对的人在一起,应当是舒服的,松弛的,不压抑自己的。
最好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如果你们每天见面,那他在书房打游戏,你在客厅看剧看小说,即使一句话不说,也不会觉得尴尬;就算一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段聊天分享,也不会影响感情。
即使是异地恋,也不需要靠“实时报备自己的行为”,换取伴侣对感情的安全感;
你有你的事情要做,对方也有对方的任务。
当你们将聊天设定为“日常感情考核的因素”,无疑是一种压力。
想象一下,为了聊天而聊天,你们的对话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干嘛?”
“没干嘛啊”
“在忙吗?”
“也不怎么忙”
“我在卫生间”
“好巧啊,我也在”
是不是很奇怪?是不是有点儿不正常?
倘若对方要求你事无巨细分享一天中所有的事情,你跟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你自己都在忙什么,这对你来说,难道不是压力吗?
越紧绷,越是束缚彼此的聊天和相处模式,就越会给两个人带来压力;
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伤害感情。
-03
“我是爱你的,但你是自由的”
这才是男女感情里,最舒适自在的相处模式。
我爱你,但你并不是我的工具人;
我爱你,但并不要求你时刻与我保持一致。
你们彼此相爱,并不意味着要捆绑在一起;
你有你的意志,对方也有他的;
你可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自己精彩的人生,对方也可以有;
你们可以兴趣爱好有差别,但能够尊重彼此的选择和追求。
为什么一定要对方跟你保持一致的?
聊天这件事也是如此。
或许你对于聊天的需求度更高,对方聊天的需求度比较低;
这个时候,你们应该去寻找一个“折中的,平衡的”聊天节奏和时间。
而不是说,你要求对方必须跟你保持一样的聊天节奏。
这样做,就意味着你亲手将对方推开。
爱不等于束缚,爱是另一种“有边界和分寸的自由”;
有深度聊天,建立日常的聊天时机,就足以经营好关系。
话题:
情侣相处,什么样的聊天频率更合适?
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