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望医药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需说明股权变动合规性及外资准入等问题

【深度】科望医药IPO:核心产品刚完成Ⅰ期临床ORR低至11.1% 资不抵债累亏近30亿估值4年30倍  

8月15日,科望医药收到证监会关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具体反馈如下:

请你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请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一是关于股权情况,请说明:(1)苏州科望 2021 年 7 月第一次股权转让,2021 年 9 月第一次减少注册资本的定价依据、价款支付情况及税费缴纳情况,转让价格是否公允、所履行的外汇及外资管理、境外投资等境内监管程序情况以及合规性情况。(2)请对你公司发行前及发行后公司控制权情况进行说明。

二是请说明你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国家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本次发行前后是否持续符合有关外资准入政策。

三是请说明你公司期权激励计划股份来源,是否存在未明确授予对象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以顾问身份参与计划的情形,如存在请对照监管指引核查。

5月23日,,科望医药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招股书显示,科望医药成立于2017年,公司致力于消除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因子,诱导产生跨肿瘤类型的更高免疫反应,从而实现更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在递表港交所之前,公司已先后完成4轮融资,所筹总额约17.9亿元,IPO前投资人包括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礼来亚洲基金、腾讯投资、高特佳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科望医药能够获得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司创始团队颇为豪华,核心高管纪晓辉、卢宏韬均、沈文彦在业内均有较高知名度。

其中,纪晓辉曾担任罗氏亚洲和新兴市场业务开发部全球主管兼副总裁,曾与他人共同创办了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卢宏韬曾是再鼎医药的创始成员和科研执行副总裁、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神经免疫学发现绩效部门(NI-DPU)的创始负责人和高级总监;沈文彦曾于多家海外上市药企任职,且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依洛优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症的romosozumab的发明人。

然而,在对招股书进行梳理后发现,公司目前仍存在诸多隐忧,包括在研管线均处于早期临床阶段产品有效性仍待论证,核心产品临床数据欠佳ORR低至11.1%,连年巨亏累亏近30亿已资不抵债,估值4年翻30倍市研率显著高于港股18A公司水平等。

下一篇:华富洋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 需说明增资减资合规性及跨境资金安排等问题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