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开幕引世界关注 被指将塑造未来五年全球市场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前召开会议的决定,本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际媒体普遍对四中全会的召开和“十五五”规划投来关注的目光。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接受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采访时称,中共此次会议召开之际,全球环境正处于“动荡不安”,“四中全会将开展至关重要的讨论,而新的五年规划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重要的方向与目标”。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更是表示,四中全会将是塑造未来五年全球市场的会议。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五年规划的制定是中国发展的一大鲜明特色,它的制定、推进与达成展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能力和效率,是中国经济持续跃升与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为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制定确立方向,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中全会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图为人民大会堂 资料图

“中国五年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全球影响”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的特稿指出,根据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所作战略安排,中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这三个五年规划,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明年要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中共中央全会今年将审议通过相关规划建议,再由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最后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待表决通过后正式发布,未来五年由中央和地方落实。

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说,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会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建议稿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会议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香港《南华早报》提到,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五年规划的并非只有中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五年规划不仅指导着国内产业政策,还产生了深远的全球影响。“西方政府和学术界曾长期忽视产业政策,过去十年却重新关注这一领域,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快速崛起,许多人将这一成就归功于有效的规划。”他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鸣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不少挑战,但依然表现出较强韧性,比较好地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只要沿着“十三五”“十四五”的发展理念、发展逻辑、发展路径走下去,“十五五”有望取得更大成就,从而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不少挑战,但依然表现出较强韧性,图为港口 图源新华社

中东媒体:这对中东地区是一个机遇

《南华早报》称,截至2025年年底,中国将完成十四个五年规划。在此进程中,中国实现了从二战后贫困国家到科技强国的转变。在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制定“十五五”规划,外界的目光正聚焦未来五年中国的政策重点。

美国政经时事评论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艾纳·唐恩对阿纳多卢通讯社表示,本届四中全会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自主、扩大内需、缩小区域差距、深化市场与政府协同,以及民生保障等议题”。

路透社预计,新的五年规划将继续强调供应链韧性、技术自主和战略自主作为国家安全的优先事项。人工智能(AI)、半导体、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发挥核心作用。该规划预计将重申中国的碳排放承诺,并包含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拓展绿色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国际法系主任尤里·日丹诺夫教授近日接受《莫斯科共青团员报》采访时称,中国依靠中央统筹规划来支撑其蓬勃发展的AI初创企业市场,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全球40个AI顶尖模型中,中国占15个;该领域18%的顶尖研究人员在中国工作;中国培养的AI专业人才数量也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此外,中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将引领中国经济实现“质的飞跃”,这对中东地区是一个机遇。报道认为,会议对“十五五”规划的定调意味着中国将更注重产业链升级与数字经济,这恰恰是中东“经济多元化”的需求点。中国的技术经验有望帮助中东跳过“传统工业化”阶段。

“未来五年,中国将延续其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强劲势能。”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高科技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中国正是为数不多能够融合不同领域,为新兴产业带来机会的超级经济体。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产业在中国取得快速发展的背后,有动力电池、稀土、数字、高水平制造等许多领域的支持。像这样的发展优势,正需要长期坚定的发展规划为其保驾护航。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万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科技创新来说,未来五年是攻坚期和关键期。传统产业要高端化、智能化,新兴产业要形成新的规模效应,未来产业应该有更好的战略布局。同时,未来五年也是风险挑战应对期。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需通过拓展“一带一路”多元化市场、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等方式,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培养的AI专业人才数量也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图为deepseek和中国国旗 资料图

新发展格局与新安全格局

“此次全会意义重大。”洛伊研究所称,在本届四中全会上,预计将看到更多由国家引导的创新举措、更多投向前沿科技的资金,以及更多用于维持工业体系高效运转的支持政策。该研究所认为,中国的经济战略不仅关乎发展,也关乎在这个充满对抗和不确定性时代的国家安全。

关于发展与安全,《南华早报》称,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此前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十五五” 规划的核心重点之一是,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如何以“更高的安全观,更全面的开放观”来构建新发展格局。

“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期间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或将更加凸显。”辛鸣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发展格局还应该有相配套的新安全格局,就是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发展必须是安全的发展,即中国的发展能够自主可控,如果做不到自主,那么发展随时可能被中断。但真正的安全也一定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安全,才有可靠的物质保障。

瑞士《新苏黎世报》18日的报道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安全发展之路。该报道称,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实际上,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并不像有时看起来那样高:出口额仅占GDP的20%,而欧盟的这一比例高达36%。此外,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已大幅降低。过去8年,对美出口占比减半,目前仅为10%。美国富兰克林邓普顿研究院的马库斯·韦耶尔解释道:“这清楚地表明,关税和贸易冲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往往被高估了。”

【环球时报驻埃及、巴基斯坦、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程是颉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柳玉鹏 文远】

上一篇:牛弹琴:中东又悬了战火已重燃 哈马斯在不断处决内奸
下一篇:48小时美3个铁杆盟友"叛变" 特朗普认怂对中国说实话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