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刚折腾完给宝宝喂奶,现在又得给她洗床单了。”
“宝宝竟然吐奶了。能不能让为娘省省心呐。”
“我家娃每次喂完奶都吐奶,真头疼。”
……
吐奶是宝宝常发生的事,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碰见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慌乱,只要了解清楚宝宝吐奶的原因,和学会应对方法就能完美应对。今天媛妈就来给新手妈妈解答一下引起宝宝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吐奶的生理原因
成年人的胃贲门具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当食物进入胃里时,贲门会开始收缩,从而防止食物重新回到食道。
但婴儿的胃部容量小,是横躺着的,胃贲门的收缩功能还不完善,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就会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从而被呛到,孩子就会吐奶。
这些生理性的吐奶,等宝宝再长大一点后,胃垂向下、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渐渐增强,才不会吐奶。
新生儿吐奶病理原因
1.幽门痉挛。新生儿时期由于幽门功能暂时失调,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喷射状呕吐,临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块,时好时坏。
2.新生儿便秘。新生儿一般出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如果出生后数日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临床也可出现腹胀、吐奶。
3.感染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消化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4.肠套叠和肠蛔虫症。新生儿发生肠套叠的时候,小孩会出现阵发性的哭闹;小孩还会表现为呕吐,不吃东西。
儿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而被感染,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虽然轻者多无明显症状,但异位寄生常可导致胆道蛔虫病、肠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
5.消化道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肥厚性狭窄、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
喂奶姿势不正确引起的吐奶
喂奶姿势不当、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两餐间隔时间太短;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过早添加辅食;以奶瓶喂食时,奶嘴的洞口过大,造成奶汁流出过快,来不及吞咽等等这些喂养不当都会导致宝宝吐奶。
当宝宝在6 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肠功能发育也比较成熟,吐奶的次数也就明显减少了。不了解宝宝肠胃特点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在喂奶时无意中增加了宝宝吐奶的可能性。
预防宝宝吐奶的方法
宝宝吐奶,营养无法吸收,妈妈疼在心里。为了避免宝宝频繁发生吐奶情况,妈妈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来预防婴儿吐奶。
45°斜抱孩子
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给宝宝拍背
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防止新生儿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宝宝拍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有时候任宝宝怎么拍隔,宝宝还是没有隔打出来,家长也不用担心,一般先抱半个小时,然后再把宝宝放到小床上,先侧躺,然后再平躺。
吃奶后侧卧一会儿
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吐奶,平躺的时候吐奶,奶水很容易从鼻子里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宝宝清理鼻腔,很容易造成宝宝呼吸不了,造成危险的事情发生。
新生儿吃完奶后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喂奶量要适中
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在宝宝的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吐奶是很常见的问题,其实喂奶时多加注意就可以解决,爸爸妈妈可千万不要过度紧张和担心,当宝宝吐奶后,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是不需要治疗的,若吐奶严重建议还是带宝宝去看医生。
注意情况:
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或者吐奶后,奶水误入了宝宝的气道,就叫做“呛奶”。宝宝如果发生呛奶是会有生命危险的,这种情况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如果宝宝只是轻轻地咳,爸妈可以把宝宝横着抱,然后让宝宝把脸侧到一边,帮他拍拍背;如果宝宝咳得很厉害,可以让宝宝趴在腿上,适当加大拍背的力度,让奶液流出来。
总之,宝宝是每个父母的心头肉,需要细心的观察和照顾,所以出现问题的时候,宝妈们切记不要慌张,仔细查看宝宝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处理。
如果是生理性的,就不用过分担忧,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媛妈希望每个宝宝都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
发布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