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第三届花潮节:以轨道为笔,绘就交通强国文化长卷

来源:环球网

4月10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第三届花潮节以“轨映花潮”为序章,在樱花漫天的校园中奏响交通强国与文化传承的交响。这场以“交通筑基·匠心铸魂”为内核的文化盛宴,突破传统校园活动的框架,将轨道交通学科元素与自然春色深度编织,打造出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情怀的沉浸式育人场景,成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创新典范。

活动现场,蒸汽机车模型与BIM数字沙盘在樱花树下交相辉映,榫卯斗拱构件与智能调度系统展板隔空对话,传统工艺的厚重与现代科技的灵动在粉白花雨中融为一体。学子们手持“复兴号”造型的电子车票,穿梭于“高铁结构拼图区”“电路探秘区”等六大打卡点,在趣味竞赛中解锁轨道交通知识图谱。蒸汽机车的轰鸣仿佛穿越时空,与智能高铁的精密数据交织成一首“传统×未来”的协奏曲,每一片飘落的樱花都化作知识的符号,每一段延伸的钢轨都承载着匠心的传承。

开幕式上,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彦强调:“要让每片樱花都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每段铁轨都化作匠心传承的载体。”他表示,学校通过“花潮节”品牌活动,将轨道交通专业教育从课堂延伸至校园空间,让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行业脉搏。交通运输系教师黎兰以“轨道文化的隐形设计”“轨道空间的美学革命”“数智交通的科技之美”为脉络,搭建起美学与专业实践的对话桥梁。学生代表朱宏尧以“将个人奋斗坐标与国家大局紧密联合”的宣言,呼应了“交通强国”的时代命题。

文化长廊上,学子们的多元作品成为专业魅力的最佳注脚:一辆由基础元件组装的“裸装模型车”在遥控下稳健前行,其“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巧思引得观者驻足;数十件毫米级精度的轨道模型,从蒸汽机车到智能高铁,尽显扎实的专业素养;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图与未来车站概念设计等创新图纸铺展成卷,既有严谨的数据推演,又饱含天马行空的创想。这些作品不仅是学子专业成长的印记,更是轨道文化在校园沃土中绽放的璀璨花朵。

这场“奔跑的课堂”让专业知识鲜活可触,学子们纷纷感慨:“既强健体魄又启迪智慧,更点燃了对专业学习的热忱。”从樱花与铁轨的诗意对话,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交融,第三届花潮节暨轨道交通学院文化节通过“专业+文化”的跨界融合,构建起文化育人新范式。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美学的展示窗口,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课堂,在数智转型浪潮中探索出创新文化育人模式的新路径。(文/邓静漪 张坤翊 陈文文 图/李炜 徐婷润 雷雪娇)

上一篇: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安全教育课“放大招”:解锁“大安全”视角,培养跨学科思维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