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国防报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记黑龙江省抚远市东极民兵连
东极民兵连民兵在巡逻途中。田国庆摄
“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晨光熹微,伴随着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黑龙江省抚远市东极民兵连民兵杜云峰轻声哼唱着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和边防部队官兵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
抚远市位于我国版图陆地最东端,与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隔江相望。这里渔业资源丰富,多民族聚居,边情社情复杂。
杜云峰是“老边防”。谈及这些年巡边守边的变化,他十分感慨:“以前‘巡逻靠腿走、观察靠眼瞅’,现在路上有汽车、江中有船艇、空中有无人机、晚上有夜视仪,边防民兵执勤插上了科技‘翅膀’。”
改变发生于2022年。当年8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该市人武部传开: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特别是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形势需求,将从该市原民兵应急连中遴选部分党员、退役军人及土生土长的“老边防”等精干力量组建东极民兵连,主要担负边防协勤、政策宣传、支援保障部队等任务。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隶属关系如何调整,条件如何艰苦,边防民兵守护祖国‘东大门’的决心始终不变。”东极民兵连指导员姜仕勇介绍,自成立以来,他们十分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民兵的戍边意识和使命感。利用民兵集体训练、分组巡逻等时机,组织“情系国防”“国旗耀东极”等活动,并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抓好线上学习教育,不断坚定民兵戍边守防的信念和决心。
抚远市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为适应寒区需求,抚远市人武部为东极民兵连配备新型防寒保暖服、防寒手套等装备,引进先进的摩托雪橇、无人机、北斗手持机、夜视仪等现代化巡边执勤装备,还积极协调引入边防、海关、公安等现有监控系统数据,让民兵执行任务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极大地提高了民兵的巡逻能力和边境管控水平。
“装备更新换代了,能力素质必须跟上。”姜仕勇介绍,他们针对寒区特点开展多项针对性训练,组织民兵学习掌握破冰、冰面救援技能,确保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妥善应对。同时,强化寒区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如搭建雪地庇护所、取火等,确保长时间巡逻的生存需求。此外,他们还与驻军部队常态开展挂钩训练和应急处突专项训练,定期开展对抗式训练、竞赛式训练、模拟化训练及侦察预警训练,连队战斗力建设得到持续加强。去年,在参加佳木斯军分区组织的民兵军事大比武中,东极民兵连获得3个单项第一和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抚远市原民兵应急连在应急保障、抢险救灾等任务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姜仕勇介绍,相较以前,新组建的东极民兵连更突出多维度参勤协勤,除人员更加精干、装备更加精良、分工更加精细外,巡逻方式手段更加多样,训练内容也围绕痕迹追踪、设卡盘查等方面进行扩展外延。
除了履行戍边职责,东极民兵连还积极发挥组织性强、战斗力强、民社情熟优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江在抚远交汇,汛期抗洪抢险压力较大。每次发生险情,东极民兵连总是第一时间紧急驰援,投入到加固堤坝、转移群众、抢运物资等应急行动;与黑瞎子岛镇南岗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组织民兵连“种植能手”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助农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在市人武部指导下,成立宣讲小分队走村串巷、进门入户,向广大群众普及边防政策、征兵政策……
作为诞生于新时代的民兵连队,东极民兵连通过锤炼“最东最红最忠诚”的政治品格,勇担使命护边防、苦练本领强备战、应急处突显担当、兴边助民作奉献,已成为守护祖国“东大门”的一支重要力量。组建两年多来,该民兵连先后被佳木斯市和黑龙江省军地表彰为“练兵备战先进单位”“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先进民兵连”等。
春风起、落日圆,晚霞映红了江面。在结束一天的巡逻任务后,东极民兵连民兵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执勤哨所。这哨所,是他们的阵地,亦是坚强的堡垒。
(陈 重、李 锐、田国庆)
(中国国防报 2025年4月14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梁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