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补税2883万 警惕巨亏阴影下的关联交易与资本腾挪

8月14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公司及两家全资子公司通过自查发现2022年至2024年期间需补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其他税金和滞纳金共计2883.28万元,现已全部缴纳完毕。

税务合规问题往往成为企业财务压力的放大镜。福田汽车此次补缴的2883万元税款虽不构成前期会计差错,但将全额计入2025年损益,直接影响当年净利润。

补税背后,折射出企业内控体系的潜在漏洞,一连串财务数据也值得关注。2024年,福田汽车全年营收476.98亿元,同比下降14.97%,净利润8054.28万元,同比下滑91.14%,同时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深度参与的一系列资本运作。

福田汽车将业绩下滑归咎于“重卡行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市场价格不断下探”以及奔驰业务“前期投入较大,重资产运营,且2024年销量不及预期”。不过,这些解释未能平息投资者焦虑,公司股价在年报发布后持续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底,福田汽车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49.73亿元,超过79.17亿元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根据《公司法》规定,这一状况必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亏损黑洞的源头直指2021年。福田汽车在年报中坦言:“未弥补亏损金额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主要是由于公司2021年亏损所致。”当年,北京宝沃汽车相关事项计提减值影响上市公司利润总额-52.91亿元。

事实上,福田汽车的亏损并非一时之痛。长江商报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八年间,公司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高达147.8亿元。这种长期亏损消耗了公司资本金,削弱了抗风险能力。

现金流和负债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福田汽车货币资金仅能覆盖流动负债的47.26%,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与流动负债比值仅4.33%,负债率自2022年以来一路攀升,到2025年一季度末达到74.44%,流动性压力不言而喻。

业绩和债务承压的同时,公司资本运作仍在进行。

今年4月28日,福田汽车宣布,拟参与认购北汽蓝谷定增股份,金额不超过25亿元。5月22日,该关联交易议案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这项交易的特殊性在于其关联方性质。北汽集团作为福田汽车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北汽蓝谷的控股方。而北汽蓝谷2024年净亏损68.73亿元,已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近300亿,财务数据同样令人忧心。

福田汽车将上述交易解释为“分享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长红利”,“加速商用车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对冲商用车行业周期性风险”。但市场疑虑未消,用商用车主业的宝贵现金流去填补新能源乘用车亏损黑洞是否明智?

而财务处理方式更显微妙。福田汽车表示将把这项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这意味着北汽蓝谷的业绩波动不会直接影响福田汽车净利润,仅影响净资产。但这种会计处理能否真正隔离风险,尚待时间检验。

事实上,这不是福田汽车第一次向控股股东伸手求援。

2022年4月,福田汽车就曾向北汽集团定向增发募资30亿元。此次发行价定为每股2.10元,远低于市场价。增发后,北汽集团持股比例从27.89%跃升至40%以上。

该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这也与当时的困境形成呼应。福田汽车坦承“资产负债率一直超过70%”。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达53.37亿元,存货高达59.75亿元。

资本运作的节奏与企业经营波动形成微妙共振。2022年定增后,福田汽车2024年又面临未弥补亏损超标的困境,紧接着2025年初抛出25亿元北汽蓝谷投资计划。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既是输血者,又是关联交易受益方,角色定位引发市场关注。

福田汽车的2883万元补税单只是其财务困局的表层症状。从2022年30亿定增输血,到今年25亿关联交易投资,控股股东北汽集团的身影始终贯穿其中,这些资本运作一边将更多资源导入集团新能源布局,另一边又维系着上市公司生存。

当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现改善时,市场仍在质疑,这是真正复苏的开始,还是资本运作间隙的短暂喘息?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